對於便利的思考
當我們經常利用電腦打字,就會對於拿筆寫字變得逐漸生疏。習慣使用自動導航之後,有時就會忘記路該怎麼走,車該往哪裡開去。當現在生活越來越便利的同時,偶爾也會在某一刻發現自己對便利產生了過度的依賴感,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主動思考的機會。我們的生活品質在「更便利」、「更舒適」的競爭中不斷進化。
偶爾停下腳步、想想什麼才是自己最需要的這件事,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。
日本NTT在1985年時推出手提電話,之後的短短30年間,已經有半數以上的人們在使用著智慧型手機,這對從前的人們來說,彷彿是一種夢幻的工具。即使出門在外,也可以撥打電話、發送電子郵件、搭乘交通工具時還能觀看影片,無論在何處都能線上購物,甚至還可以在網路上進行銀行轉帳等等。智慧型手機已經如此便利,現在甚至還推出穿戴式裝置,在手錶或眼鏡等日常隨身用品上,搭載了IA機能。相信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「不可或缺的物品」。究竟,人們的生活還能如何更便利呢?
自工業革命之後,人們以「進步」為名,創造出各式各樣的「便利」。鐵路、汽車、飛機、電話、電視、電腦、網路等,「便利」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利益,也讓生活更加豐富與千變萬化。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,「便利」卻也讓我們失去了一些東西。有了汽車,人們不再習慣步行,和從前的人相比,不覺得現代人的體力下降了不少嗎?另外還有像是常使用電腦打字,慢慢的就忘記字要怎麼寫。每當習慣一種「便利」,似乎人類所擁有的一些「本性」與「本能」的東西,就會因為太少使用而逐漸淡忘。
有時候,我們也會受到「便利」的打擾,例如手機讓我們更方便地可以隨時隨地與人聯絡,也因此我們無論到哪裡都會被找到。有了智慧型手機後,隨時可以透過網路取得聯繫,也因如此,我們變得常常需要立即回覆訊息…。這不禁讓人感覺到,日常生活中的me time悠刻越來越少。 童話作家麥克·安迪在作品「默默」中,塑造了一位「時間小偷」的人物,自稱時間儲蓄銀行的灰色男人們謊稱「只要儲蓄了時間,壽命就可以翻倍」,不斷地欺騙眾人、剝奪時間。於是,被剝奪時間的人們,彷彿變了一個人似地整天說著「好忙、好忙」。曾經過著悠閒生活的人們,就這樣被時間小偷剝奪了時間,逐漸失去了從容。這部作品雖然創作於1973年,但描述的內容可說正是現代社會的寫照。
如今,很多IT企業正在開發著自動駕駛的汽車。或許在不久的將來,人們不再需要手握方向盤,就能自動駕駛到達目的地。此外,隨著網路技術的進化,未來也可能不再需要自行搜尋,IA人工智慧就會自動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情報。而日本的「磁浮新幹線」一旦開通,相信都會區的通勤範圍也將隨之擴張。機器人一旦進入家庭,就能省下做家事和勞動的時間。
便利並非是不好的,但是如果什麼事情都變得「便利」,也不見得是件好事。對自己而言,什麼才是真正需要的「便利」?
當今正是需要我們去仔細思考、有所取捨的時刻。
有時候與「便利」保持距離、享受「不便利」應該也不錯。
例如「回禮謝卡」,不妨試試以手寫郵寄信件來代替電子郵件,從挑選喜愛的信封卡片開始做起。此外,像是天氣晴朗的時候,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。又或是親自下廚做料理等等,像這樣在生活中多花點「功夫」,就能享受到與「便利」不同的各種樂趣。
「所謂等待,是指把生活交給時間這個看不見的巨大力量去運作。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過日子的。」
而在日新月異的「便利與進步」之中,偶爾停下腳步,勇於嘗試「不便利」的事物。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,才是真正「智慧」的選擇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