享用根菜

享用根菜

所謂根菜,就是以根部為主要食用部分的蔬菜,像是白蘿蔔、胡蘿蔔、蓮藕、牛蒡、山藥、南瓜、金柑、銀杏等食材,這當中大多是生長在土壤中孕育而成的根類蔬菜。日本在冬至這天有種傳統說法「吃根菜會帶來好運。」也有「吃根菜能夠增加力氣」的說法。

這次要來分享的是關於美味的根菜的故事。

纖維的效用

據說沒有比日本人更喜歡吃根菜的民族了。根菜類蔬菜的共通點是富含植物纖維,尤其牛蒡,纖維素較白米或肉類,更能吸收20-30倍的水分。並含有難消化性多糖類的膳食纖維,即使食用也不一定會消化成為養分,不僅能清潔腸道、還能增加對身體有益的腸內細菌,並抑制入侵腸內的腐敗細菌。除了日本以外的國家,幾乎很少食用牛蒡,傳聞中在二次大戰時,還有人因為讓戰俘食用牛蒡而被「給人食用樹根」這樣的說法而被冠上虐待戰俘之罪名。曾有一種說法是,日本人的腸道較歐美人更長,或許是因為日本人的祖先透過食用纖維豐富的根菜,而達到保持腸道健康的效果吧。

不同部位的不同風味

肉類根據里肌、大腿、筋等部位的不同,口味也會各有差異,理所當然地需要搭配不同的調理方式。同樣的,「蔬菜也有不同部位的口感差異。」蔬菜達人內田悟先生如此說道。他建議將根菜切開後,依據不同的部位進行調理。例如將白蘿蔔切分為「上段1/3」、「中段1/3」、「下段1/3」三個部分,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保存的話,每天都可以替換煮出不同的料理。上段1/3處的白蘿蔔為了耐寒,其糖分較高,水分豐富纖維細緻,不易煮爛,可以切成大圓塊,製作出風味絕佳的「肉味噌蘿蔔煮」或「煎蘿蔔排」。中段1/3處的白蘿蔔含有適度的水分,甜味與辛辣感均衡,較上段纖維豐富,可以依據縱切或圓切方式,帶來不同的口感與風味。下段1/3處的白蘿蔔因為還在生長中,所以含有豐富水分,且為了驅蟲,辛辣感較強烈,外皮也較厚實,可帶皮切塊使其斷面面積增加,曬乾去除水分,減少澀味和辛辣感來提升口感。

像這樣根據部位來展現不同風味,再加上「嚐鮮」、「當季」、「餘韻」(*註)的三個蔬菜成長季節的口感差異,一份根菜究竟擁有多少不同面貌的滋味呢?透過享受並品嚐其變化,即是完整地享用了蔬菜的生命。

*註:日本將食材季節以「嚐鮮」、「當季」、「餘韻」的說法分為三個階段,分別代表該食材的初產之際、盛產之際,以及產季即將結束時。

根菜皮的活用

根菜的魅力雖然在於其嚼勁與風味,但根菜皮的處理方式,也左右著根菜本身魅力的散發。大多數的根菜,在其菜皮與菜身之間,蘊藏著香氣與美味。

菜皮較薄和菜皮具有風味的牛蒡、胡蘿蔔、蓮藕等,盡可能地要帶著菜皮烹調。而進入「餘韻」時期變厚的菜皮、或是想要美觀上桌時,只需以削皮器去皮即可。雖然常聽到「白蘿蔔皮含有辛辣澀味,所以皮要削厚一點」的說法,但在家料理時,帶點皮的樸實口感以及強烈的味道也不錯。只是在料理「肉味噌蘿蔔煮」時,帶皮不易入味,還是需要削皮後再料理。

如果在家品嚐芋頭,可稍微留下一些皮一起食用。九歲開始進入京都禪寺生活的作家-水上勉先生,在《吃土的日子-我修行的12個月》的著作中描寫著:「看著電視上的料理節目將小芋頭的皮厚厚地去掉,說著【在冬季裡呵護著芋頭、孕育出其香氣的土地會哭泣吧】。」想起蔬菜、特別是根菜的時候,更感謝的可能是栽培出它們的土地也說不定。

因為長得與樹根相似,而在歐洲被人們敬而遠之的牛蒡,最近在法國料理和義大利料理中也逐漸開始被使用。但另一方面,日本家庭料理中卻開始遠離根菜,難道是因為根菜處理起來「費時費力」所造成的原因嗎?數年後於輕井澤山莊生活的水上勉先生,在冬天招待訪客時,將白蘿蔔、胡蘿蔔、牛蒡、芋頭等根菜與豆腐直接大鍋燉煮,製作出無名的湯品料理。其文章中有這段描述:「芋頭不需事先川燙、稍微滲出黏液也無妨,那是自然的味道啊。」在這段文字中,提示著家庭中處理根菜的秘訣。

不知道大家都是用何種方式享用根菜的呢?

內文參考:

內田悟的蔬菜教室及其著作《當季蔬菜完料理全指南》(KADOKAWA mediafactor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