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累了,試著冥想
「在車站內行走時,請勿邊走邊看手機,注意人身安全。」最近在車站或搭乘的電車中,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宣導廣播。搭電車時,幾乎車上的人都在使用手機,「只是單純坐著」的人似乎很少。正在進行一個動作的同時,又一邊掛心著另一件事情,腦中隨時有著各種想法有如旋渦般的不停轉動。這是現代人幾乎不可避免的生活現象。但對此,部分專家也指出,如此的生活方式容易讓大腦疲勞,極有可能引發身心不協調等問題。這次的文章將談談冥想,一種可以讓大腦獲得充分休息,且安定心靈的方式。
針對腦科學的研究顯示,現代人在清醒的時間內,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處於「心智游移(mind wandering)」的狀態中,「心智游移」指的是正在進行某件事,卻思考著另一件不同的事,也就是心不在焉的一種狀態。邊走邊使用手機就是最好的範例,其他如邊看電視邊用餐,邊聽音樂邊讀書,都屬於相同的狀況。此時,大腦還沒有確定執行某種任務時的活性化神經迴路,也就是Default mode network(DMN)-預設模式網路,仍會活性化的持續運作,且大約需佔據消耗整個大腦所需能量的6~8成左右。這種「彷彿讓汽車空轉」的狀態,才是使大腦疲勞的真正原因。首先,有必要停止心智游移的狀態,因此試著將解決問題的焦點放到了「冥想」這個主題上。
近幾年,有許多研究指出冥想對於身心健康帶來顯著的效果,冥想的結構也逐漸被解讀分析。進行冥想之後,大腦的疲勞感可獲得消除,其他例如跟注意力、記憶力與決定意識等等相關大腦網絡的活性化,也都有更進一步的幫助。
身兼精神科與心療內科醫師及禪寺住持的川野泰周,指出:冥想就是「將注意力放在”現在與當下”的一種體驗,給一直煩惱著這些事跟那些事的大腦一段休息的時間。」人類對某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可說有其限度,將專注力完全使用在「現在與當下」時,其他的事情就不會分心考慮。這樣一來,這個也想、那個也想,讓大腦過度運作的方式將會暫停,也有助於將人暫時從壓力中獲得解放。
儘管如此,冥想總是會令人聯想到在禪寺裏打坐那樣艱苦的感覺,因而使得大多數人打退堂鼓。但是川野卻表示:「請不要把冥想這件事想的太深奧困難。」「不論是在公司,在家裡或是搭電車的時候,不管是正在走路或坐著,任何時候,只要你有那樣的心情,隨時都可以進行冥想。」此外,針對那些表示沒有時間、太麻煩或是無法持續的人,他也以較容易接觸冥想的方式出版了相關書籍(『懶散冥想』幻冬社),閱讀本書時,會有許多感到「咦,這樣就可以了嗎?」的地方,對於冥想的刻板概念也會完全改觀。
例如「切高麗菜絲的時候冥想吧。」在日本超市裏,排列著許多切好的高麗菜絲包裝販售,也會有許多人買切好的成品,但川野表示「這樣很可惜」,「請把這個(切高麗菜絲)當成是最佳的冥想方式,試著做做看吧。」重點就是「要將感覺集中在切高麗菜的這件事情上。」「將所有的意識集中在現在的這個瞬間,讓原本操煩著其他瑣事的大腦與心靈都沉靜下來。」
川野表示,「有人會說平時已經這麼忙,可能會因為心裡埋怨著為什麼要做這個,而使得心情無法平靜。不要想著省略,也不要想著想趕快做完,而是專注的把時間花在切菜上面。」其實,切高麗菜絲也不過就是幾分鐘的事情而已。
川野在書中表示,「冥想的基礎,就是將平常無意識且重複執行的動作,刻意有意識的來進行。」只要集中意識,就算只是一般的呼吸,也能夠做到冥想的效果。刷牙的時候,清潔工作或是洗衣服時,都可以是冥想的好時機。其中又特別是重複進行單純的動作,會達到最大的冥想效果。例如川野很喜歡吃生雞蛋拌飯,因此攪拌蛋液的時間,就變成最佳的冥想時間。「若你感到疲勞時,與其想偷懶不做家事,還不如刻意的將自己投入到做家事的時間裡。」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也有其道理。
除此之外,在做家事以外可以做的冥想,就是單純享受呼吸的「呼吸冥想」,將意識集中在腳掌心行走的「步行冥想」,一口一口緩慢且慎重品味享用的「用餐冥想」,坐在車站內的座椅上,感受自己呼吸的「車站冥想」,用全身的感官去品味一杯咖啡的「咖啡冥想」等等。只是抬頭看看天空,或是撫摸家裡的寵物,擦亮鞋子或清掃廁所等等,都可以成為冥想。冥想的機會在生活中可說俯拾即是。
高效率且順利進行任務的人是優秀且可賦予責任的人。因為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如此,也使得我們每個人經常都活在急忙前進的狀態下。川野更表示,「光是追求效率,則心靈無法得到寧靜。」「事實上,非生產性的行為才能幫助心靈得到救贖。」
讀到這裡,大家對冥想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嗎?也可以好好的想一想。
*參考書籍:『懶散冥想』川野泰周(幻冬社/日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