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討厭不便嗎?
你有聽過「不便益」這個詞嗎?不便益指的是,不便的益處。用英文來表達的話是benefits of inconvenience,據說是意指因不便而帶來利益的情況。對於不論做什麼都要追求便利性及快速,並將藉由高效率而獲取的金錢視為「豐饒」的現代社會,這樣的想法可說是完全相反。從我們過往只顧及「便利」的觀點稍微抽離,試著站在「不便益」的視角後,可能會重新察覺到以前被我們忽視之物的價值。
在我們談到「不便益」之前,先讓我們再次確認「便利」與「不便」的意義吧。
根據辭典,「便利」指的是「符合情況所需的、能有所幫助的」;而「不便」則意指「不便利的、不能運用自如的」(出自日語國語辭典『廣辭苑』)。對於現代人來說,在這裡加上「速度」或「效率」,似乎就會將之理解為「可以快速完成、省事、順著自己的意思進行。」從各式各樣的電器製品,到新幹線、汽車、飛機等交通工具,全都是以更佳「便利」為目的所開發並進化而成的產物。經濟因此成長,實現了錢財上的富足,這些除了被視為是進步,「便利的」事物也被評定為已開發國家的象徵。
但是,生物研究機構・生命誌的研究員中村佳子小姐敲響了一記警鐘,說道:「著眼在『人類是生物,也存在於大自然中』時,這樣的前進方向有很大的問題。」這是因為「對生物來說,睡眠、進食、走路等『日常』是最重要的。」
「便利性有很多地方並不符合生物的特徵。」
「可以快速完成、省事、順著自己的意進行。」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最讓人感到便利的元素,「全部都跟生物不合。活著就等於是時間的交織,因此試著讓時間飛逝,是完全沒有意義的,甚至可以說是在否定活著這件事情本身。」 面對這樣的說法,是否覺得心頭一震呢?
若站在「人類是生物」的視角來看,就可以察覺到,我們覺得「便利」的事物,可能反而會削弱我們身為生物所具備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改在家中遠距上班,雖然因而省去了通勤所耗費的時間與體力,但在這看似便利的反面,因運動不足而有疫情肥胖或是肌力衰退狀況的人,也不在少數。因為過度依賴計算機,而失去了心算能力、因大量使用電腦而漸漸遺忘中文字要怎麼書寫、因頻繁使用手機而忘記常用的電話號碼、開始依靠行車導航後就記不得行車路線了…不管是誰都有這樣的狀況吧。當然也有很多因為便利而讓人感到「幫助很大」的事物,但試想,我們一心追求便利之後,將會面對的未來,總覺得該再多發揮一些想像力會比較好。
相對於一般「便利的東西可以豐富生活」的觀念,藉由重新檢視我們在追求便利的過程中所忽略的「不便的效用」,也會產生新的設計構想。並不是妥協於「雖然有些不方便,但忍耐也會有正向結果」,而是以「正因為不便,而會有正向結果」這樣積極正面的思考方式,來追求不便所帶來的效果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,川上浩司先生(京都先端科學大學教授)甚至在網路上成立了「不便益系統研究所(不便益システム研究所)」來探究不便益的效能。對於自己正在從事的內容,川上先生解釋道:「借用中村佳子小姐的一句話來說,就是思考要提供給『身為大自然生物的人類』的道具及模式的活動。」
川上先生針對「不便益」所列舉的好事例,是在建築物中故意設計高低差等的「有障礙」設施(日文原文:バリアアリー)。雖然在高齡者所使用的設施或看護中心裡,一般都是採用無障礙設計,但是藉由故意設置高低差或是樓梯,將日常生活轉變為簡易的訓練場所,而達到減緩體力衰退的效果。在某設施中的障礙物,甚至是由從事職能治療師工作數十年的專家所設計。這些機構中的過度保護裝置,可說是藉由奪取使用者的獨立性,來強化其依賴他人的需求。透過在這些機構中設置不便的障礙物,不但可以減緩體力的衰退,還可以將使用者從過度保護中解放出來。而讓這樣的效果充分發揮的,是具有判別「不到最後關頭不出手幫忙」技能的工作夥伴們。因此有障礙的設施,不只是對使用者有所幫助,還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度。
在川上先生的著作中「強加於人的便利,不應剝奪人們的生活及成長」,也列舉了其他事例:將庭園設計得凹凸不平,以促進孩童活動性發展的幼稚園;前往參拜前,需以附回函明信片進行事前預約的京都苔寺(西芳寺)*等。
想想看,是「便利」還是「不便」?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答案,也是理所當然的。即便是同一個人,根據當下的狀況,「便利」與「不便」的基準也會有所改變吧。
要不要試著想想看,你的「不便益」是什麼呢?
*註:位在京都的西芳寺(暱稱苔寺),因前往參拜的人數眾多,為了維護寺院環境及參拜品質,於西元1977年開始採用事前預約制。民眾需先以附回函式的明信片提出申請才能前往參拜。今年雖已導入線上預約機制,但寺方秉持著「不便益」之理念,仍提倡以明信片為主進行參拜預約。
參考書籍:
『身為人類的科學家』(書名原文『科学者が人間であること』)中村佳子 著 (岩波新書)
『不便益的勸導 追求嶄新的設計』(書名原文『不便益のススメ 新しいデザインを求めて』)川上浩司 著(岩波Junior新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