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我們擁有的物品
新年初始的清爽氣息,隨著生活步調回歸忙碌而逐漸減弱。好不容易透過年前的大掃除讓家裡變得乾淨整潔,結果過完年又回到平時的樣子,家中物品逐漸散亂的人應該也不少吧?在出個門也很花時間準備的冬季,不如趁機專注家裡的物品,試著重新再檢視也不錯。透過檢視的過程,再次面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,或許能發現什麼是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什麼是必要的物品?
有一部叫做「365天的簡單生活」的芬蘭電影,描述一位青年因為失戀而想要將自己所擁有的物品重新檢視,於是展開了365天的「實驗」生活,並拍成一部紀錄片。他先將自己房間內原有的所有東西,全部搬到附近的倉庫裡存放,每天只能從倉庫裡拿出一樣物品,並規定自己除了食材之外什麼都不能買,試著這樣生活一年並進行記錄。當他每天從倉庫裡挑選出一樣東西的時候,都會思考「對當下的自己而言,什麼才是需要的?」。意思就是這是一個需要來回詢問自己「什麼才是擁有幸福人生所需要的東西?」的過程。
2013年這部電影在芬蘭上映時,有許多人也嘗試將這樣的「實驗」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,當時在年輕人之間可說是蔚為熱潮。
在芬蘭,大多數人對於簡單生活擁有同樣想法,而將這樣想法落實在行動上的活動之一,就是自2012年起每年舉辦兩次的「Cleaning day」。把自己不要的東西拿到市場上,讓給需要的人,可說是一場環保再利用活動。活動以「降低資源回收的困難度」與「社區交流」為目的,只要透過上網登錄,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舉辦跳蚤市場。在芬蘭國內約有超過4500個以上的活動場次,可說是相當受歡迎的活動。
而日本也有類似的活動,正是從2014年開始舉辦的「Cleaning day Japan」。除了秉持著源自芬蘭的活動宗旨:「資源循環」、「再利用」之外,更發展出將舊物品賦予新價值,發現物品的可用性,朝著「upcycle‧market」的目標努力。其活動範圍從北海道到沖繩,正逐步擴展到日本全國各地。
除了參加者眾、規模盛大的Cleaning day之外,也有人試著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舉辦小型的Cleaning day活動。例如有一個將自家空間作為會場、名為「1.47㎡arket」的跳蚤市場。
這個跳蚤市場的活動說明上,寫著「我試著思考是否有自己能力所及的小型活動,因此在自己家中的餐桌上擺上自己喜愛、但希望能交給下一個人使用的物品」。因為餐桌的面積是1.47㎡,所以才有了「1.47㎡arket」這樣的活動名稱。「想藉由這樣的場合,跟更多人分享資源循環、再生利用的想法」。當然,這樣的想法也是來自Cleaning day的精神,希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,從身邊認識的朋友開始做起。
活動當天,參加者在各自方便的時間陸續抵達。玄關處的門上,掛著以手工花圈裝飾著的小看板。以一日店長的身分、在門口迎接客人的是主人的愛犬。桌上擺放著小飾品、玻璃杯、餐桌用品、廚房用品、帽子、圍巾、包包等各式物品。「這個是某一次旅行買的」、「這個帽子是去一個寒冷的地方的時候,不小心買了兩頂一模一樣的款式」等,大家一邊聽著主人描述著這些物品背後的故事一邊挑選,這樣的樂趣正是跳蚤市場獨具的魅力。有個茶屋主人也因為認同這樣的精神,特別在現場一隅為來訪的客人沖泡美味的綠茶,讓大家一邊喝茶,一邊和原本不認識的客人進行交流。
有的人會找朋友一起參加這樣的活動,但有的人是自己前往,儘管現場沒有認識的人,在那樣的氣氛之下,大家很自然地會卸下心防,陌生人之間也會互相說道「這個杯子很不錯」、「這條圍巾很適合您」...等。也曾有人喃喃自語道「這帽子很適合我的一位朋友」,購買過後沒幾天,主人就收到了客人傳來朋友帶著那頂帽子的照片。將原本自己喜愛的東西託付給下一個人,收到的人會連同原主人對物品的愛也一起接收。除了將物品的生命價值發揮到最大之外,人與人之間也透過物品增加了交流機會。
以擁有大量物品去競爭比較的時代已經結束,此時的我們反而應該徹底檢視「對自己而言」的重要物品為何。這麼一來,將這些物品放手時或許就不會有「丟棄」的感覺,而是以「交給下一個需要的人」的心情也說不定。
接下來的這一年,各位打算如何去面對並檢視、安排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