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晨型人還是夜貓族

你是晨型人還是夜貓族

這個世界上,有擅長早起,一早就很有朝氣的人;也有夜越深越是眼睛炯炯有神、散發活力的人。在這兩種人中,夜貓族因為早上起不來,常常會被批評是不注重健康,或是被懷疑個性懶散。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,會有晨型人跟夜貓族的不同,其實是受到基因所影響。夜貓族再怎麼努力都難以成為晨型人嗎?這次就讓我們來聊聊被基因所決定的睡眠吧。

早上起不來是誰的錯

不論是學校還是公司,世界上有組織的機構多半都會嚴格規定開始工作、上課的時間。學校大多在早上8點開始,若是公司,雖然也有導入彈性上下班制度的地方,但一般都會在早上8點到10點之間開始。通勤時間則依據居住地點而有所不同,不過在東京首都圈內需要花1~2小時的人也不在少數。以任職的公司是8點半開始上班,而通勤時間需要1個半小時來試想吧,若往回推算:7點需要從家裡出門,再把吃早餐或準備出門的時間也算進去的話,起床時間大約會落在6點~6點半之間。對於擅長早起的人這也許不算什麼,但對於晚上比較有精神的人來說,這應該是相當痛苦並且讓人倍感負擔的日常。

另外,在不擅長早起的人當中,也有從孩童時代就因為沒辦法起床而經常遲到的人。想必也有很多人即使鬧鐘響鈴大作也爬不起來,結果因爲遲到而被父母或老師罵的經驗吧。不過,根據近期的研究,漸漸瞭解到不擅長早起並不是不養生或是生性懶散,而是由基因所決定的。這是沒辦法透過當事人的心態或努力而去改變的生理因素。

因人而異的生理時鐘

在2019年1月的「自然通訊雜誌(Nature Communications)」科學期刊中,刊登了一篇論文。依據該論文,針對約70萬名英國人調查的結果,發現有351個基因會跟一個人是屬於「晨型人」還是「夜貓族」有所關聯。我們原本就知道人類體內有個生理時鐘,位置就落在大腦下視丘,被稱為視交叉上核的區域。這裡的基因決定著在人類體內運作的睡眠與清醒週期。雖然截至目前為止,都認為是受到24個基因所影響,但透過這次的研究得以更加詳細地知道相關連的基因數量。

在日本也進行了關於晨型人與夜貓族的研究。根據專精於睡眠領域的精神科醫師 三島和夫的調查,在成人中有夜貓族傾向的約有30%,夜貓族傾向特別明顯的約為8%。另一方面,傾向於晨型人的也同樣是30%左右,而晨型人傾向明顯的約有6%。概算起來,晨型人與夜貓族的比例各佔約3成左右呢。

晨型人跟夜貓族的不同之處,在於掌管晝夜節律的生理時鐘週期。經過三島先生在特殊實驗室中所測定的結果,週期從23小時50分鐘到24小時30分鐘為止,會有40分鐘的個體差異。因為1天的長度是24小時,對於生理時鐘正好是24小時的人來說,幾乎每天都會在同樣的時間感到睡意,並在同樣的時間醒過來。也就是說,他們非常適合作息規律的生活。但是,對於生理時鐘的週期跟實際時間不一致的人來說,則會以1天幾十分鐘,讓實際時間跟體內時鐘逐漸產生差距。所以早上會感到痛苦、因起不來而遲到,也有最後導致生活障礙的情況。不只是這樣,若夜貓族的人勉強自己持續早起,也有因而患上憂鬱症或心臟疾病的風險,如果是從事駕駛車輛的工作,更有因睡眠不足而發生事故的危險。

無法靠意志力就治好

對於遲到的人,日本的社會往往傾向於嚴厲斥責他們鬆懈懶散,但如果這是由基因所造成的就另當別論了吧?就跟被訓斥「你身高這麼高(低)像話嗎?」一樣沒有道理。生理時鐘的週期,是由被稱作時鐘基因的基因製造出的蛋白質機能所決定。因此,不管多麼努力,夜貓族也沒辦法變成晨型人。因為是天生的,即使奮力嘗試也無法改變。

理解這點後,接下來社會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去替那些不擅長早起的人著想。即使痛罵他們「自甘墮落」或「無心努力」,也都偏離了重點。導入可以自行決定上下班時間的彈性制度,或是以遠距上班的模式,讓人們能夠自己衡量分配工作的時段。也許像這樣配合個人特性來調整工作方式,也是公司或組織可以納入考量的。

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,大家生活在一起,並建構成了社會。而就像有晨型人跟夜貓族一般,其中也有因為基因而無法透過當事人的意志力跟努力去改變的特性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硬是以統一的規則或制度去加以束縛,總覺得是行不通的。為了引導出人們多樣的能力與魅力,若能有反過來的想法:由社會來配合人們特性這樣的思考方式,應該也不錯吧。從探究「晨型人與夜貓族」的差異開始,似乎可以在未來得到更多好感生活的提示,大家也不妨思考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