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五色食物
想讓自己打起精神時,會選擇明亮的顏色,希望可以沈靜下來時則是單色系…。應該有不少人會配合不同的心情或場合,來變換服裝的顏色吧?這一定是因為我們知道顏色可以激勵或是沉澱我們的情緒。其實,據說食物的顏色也有這樣的力量。這次就讓我們來討論看看可以影響我們身體跟心情的「食物顏色」。
中國料理、韓國料理、日本料理…這些看起來天差地遠的料理間有個共通的概念,那正是以古中國自然哲學「五行思想」為基礎發展而成的「五味・五色・五法」。只要在每天的飲食中攝取五個顏色(白・黑・紅・黃・綠)的食物,就能夠自然而然變得有精神。而利用五種烹飪方式(生・煮・烤・炸・蒸)、五種滋味(甜・鹹・酸・辣・苦)來加以變化,就能刺激食慾,讓人吃得津津有味。這不僅在曹洞宗始祖道元禪師*所撰寫的「典坐教訓」中被提及,也是日本料理的基礎。
*註:道元禪師將佛教的曹洞宗禪法由中國引進日本,為日本鐮倉時代的著名禪師。
先不論禁止使用肉類與五辛的素齋料理,從蔬菜、水果到肉類、辛香料等,在各類型的食材中都可以找到五色食材。白色如白米或麵、白蘿蔔、蓮藕、塊莖塊根、白肉魚、雞肉等。紅色有番茄、西瓜等紅色蔬果,或是紅肉及紅肉魚。綠色則有菠菜等綠色蔬菜。黑色如海藻類或牛蒡、黑芝麻。黃色有紅蘿蔔、南瓜、橘子等等。另外,五色也與「五臟」相應對,如紅色對應到心臟,綠色則是肝臟,各個顏色分別可以讓不同的臟器得到滋補。
在發展出「藥食同源」觀念的中國周朝(西元前8世紀),「食醫」為醫師中的最高級位。為了要守護朝廷中人們的健康,他們在醫學中納入陰陽五行思想來研究飲食,將五色與人類內臟相互對應,並讓身體維持在不偏陰陽、平衡良好的狀態。
雖說「五味・五色・五法」是中國、韓國、日本料理的共通思想,但隨著時間的推進,各國在顏色方面則反映出不同的特色。與重視藥膳功能的中國相比,以獨特美感琢磨而成的,即是日本的「五色」。不僅是食材本身,與菜色搭配的點綴用裝飾,同時也很重視包含餐盤器皿,以及室內佈置的配色,並顧及到促進食慾、清潔感、安心感等多個面向。日本的茶室將顏色亮度及彩度降低,被稱作是以「為了欣賞顏色的顏色」,也就是「捨色*」打造而成。利休*也曾以這樣的顏色為背景,將紅色與黑色的樂燒茶碗跟抹茶的綠色相互對比欣賞。說不定懷石料理的顏色,在茶室中能夠更美麗地被表現出來。也因此才有「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去品嚐」這樣的說法。
*註1:「捨色(日文原文:捨て色)」是由色彩學家野村順一先生所提倡的概念,意指為了要凸顯其他色彩的美麗,而被當作配角來使用的顏色。
*註2:利休為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茶道宗師。
談到韓國料理,則又別有一番趣味。正因為是擅長烹調辛辣料理的國家,若提到五色中的「紅」,那就是辣椒登場的時候了。而且他們也有在同一道菜就可以品嚐到五色五味的料理。舉例來說,韓國的白菜泡菜就包含了五色:「綠=白菜葉的綠色部分」、「紅=辣椒」、「黃=白菜葉的黃色部份、薑、大蒜」、「白=白菜莖的白色部分」、「黑=鹽漬的辛香類」的五色食材,並也同時囊括了五種味道。除此之外,在白飯上擺上涼拌的豆芽菜、菠菜,以及拌炒過的雞蛋或肉類,再加上韓式辣醬、胡椒,或是薑一起拌勻後享用的「石鍋拌飯」,這就是一道簡單又能兼顧五味五色的料理。
這幾年來,食物成份之一的「植物性化合物」一直備受矚目。這是存在於植物色素・香氣・多酚類物質中的成分,是植物為了抵擋紫外線或蟲害而自己產生的化學物質總稱。紅色蕃茄或西瓜中含有的茄紅素、綠色菠菜及青椒中的葉綠素、黃薑中的薑酚、白色大豆所含有的異黃酮,以及黑豆所含有的花色苷…等物質,因為能夠活化人類身體機能的「機能性成分」而受到關注。另外,與其單獨攝取各個營養成分,據說將各種各樣的成分組合起來的效果會更好,可說是讓從前就有的五色智慧,得到了科學上的證明。
如果說「在每天的飲食都吃到五色」這件事,聽起來似乎有些困難。但其實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實踐著這樣的目標。可稱之為代表的,就是日本每天吃的便當了。與白飯搭配的紅色梅干、黑色海苔、綠色菠菜、黃色的蛋料理、紅色的鮭魚…這些大家熟知的便當菜色,不只是在口味跟營養面取得平衡,還實踐了五色的配色,讓便當看起來更加美味,進而增進我們的食慾。實際上,五色食物早已靜靜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紮了根。透過再次認識這個觀念,應該可以讓我們的飲食生活發展得更加豐富吧。
針對「食物的顏色」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注意到哪些呢?不妨試著想一想。